2024年1月13日,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771号国务院令,公布《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的决定》(以下简称《决定》),自公布之日起施行。日前,司法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负责人就《决定》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根据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》要求,为保障行政法规体系的一致性、规范性和时效性,加快转变政府职能,国务院对机构改革涉及需修改的行政法规进行了清理。经清理,国务院决定对1部行政法规和2个国务院决定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:
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,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金融部门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,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,总量上坚持合理充裕,结构上强化精准滴灌,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在巩固和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背景下,两国金融领域合作呈现新气象,迈上新台阶。一是中俄双边贸易本币结算份额大幅攀升,两国间本币结算畅通无阻,已经建立起独立于西方的高效经贸合作体系;二是中俄两国结算支付系统对接加速,包括银行、券商、保险、信托等都在全方位寻找中俄特色金融合作途径,满足两国贸易结算、资管、保险等市场需求;三是人民币作用越发凸显,成为重要的结算货币和储蓄货币,占俄外汇储备比例进一步扩大。
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提高跨境税费缴纳便利度,进一步规范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,提高预算资金收缴入库效率,中国人民银行、财政部、国家税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《关于跨境税费缴库退库业务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
李强强调,中国是重信守诺的国家,始终以最大的诚意,付出最大的努力,以实实在在的成果,向世人证明中国是最值得信任的!中国近年一直是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,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产业基础、要素禀赋、创新能力等基本面良好稳固,经济长期向好的总体趋势不会改变,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。
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16日上午在中央党校(国家行政学院)开班。中共中央总书记、国家主席、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,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,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,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。我们要坚定自信,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完善,使这条路越走越宽广。
由中国金融网、中国金融记者俱乐部、银行网、艺术品金融主办的“2023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”评选1月16日揭晓。廖林、张金良、刘珺、王良、任生俊、湛东升、陈信健、刘建军、霍学文、关文杰荣膺“2023中国银行业年度人物”。本届评选的关键词是:使命、责任、担当、创新、务实、稳健。
未来我国外汇市场保持稳健运行具有坚实基础。我国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随着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,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,外汇市场稳定运行的内部基础更加坚实。
IMF的分析显示,在发达经济体,大约60%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的影响。相比之下,在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,受人工智能影响的就业岗位比例预计分别为40%和26%。
12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92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9.7%。狭义货币(M1)余额68.05万亿元,同比增长1.3%。流通中货币(M0)余额11.34万亿元,同比增长8.3%。全年净投放现金8815亿元。
初步统计,2023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8.09万亿元,同比增长9.5%。其中,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5.48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4%;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.66万亿元,同比下降10.2%;委托贷款余额为11.27万亿元,同比增长0.2%;信托贷款余额为3.9万亿元,同比增长4.2%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2.49万亿元,同比下降6.7%;企业债券余额为31.11万亿元,同比增长0.3%;政府债券余额为69.79万亿元,同比增长16%;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1.43万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